Friday, September 12,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十二》


9/12 晴转阴。今天船不靠岸,我们有一整天的时间在船上玩。早晨睡个懒觉直到7点半才起。我和锦扬一起,先去船尾的GYM锻炼。再去吃早餐。早餐后,我们去船尾顶层甲板打迷你高尔夫。大宫,李莉,王乔,智勇,魏建和李文夫妇陆续来参加,一起玩。清晨,风和日丽,气温宜人,轮船缓缓前行,沿岸青山渐渐远去...。迷你高尔夫绿色的人工草坪和白色的船身,蔚蓝的海水形成了明显的色彩对比。打迷你高尔夫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儿时玩玻璃弹球的感觉,大家这时候暂时忘记了自我,全部身心投入这一有趣的游戏。虽然大家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眼看高尔夫球满场乱滚,大家仍然嘻嘻哈哈地,玩得兴致勃勃。然而,才打到第三个洞时,突然下起了小雨。大家只好回舱内。


船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今天上午7楼音乐厅有人教踢踏舞。于是大家一起去学跳舞。教练是位英国女士,她从最基本动作开始教起。先左脚尖点地板--辟!然后左脚跟蹭地板--啼!再跺左脚--啪!左脚完了换右脚,左右交替,从慢到快,整个节奏就是"噼啼啪--噼啼啪..."。舞池不大,约有二十几个人在学跳。基本动作教完,教练接着又教了几个比较复杂的动作和节奏。经过一番练习,大家逐渐进入角色,跳的比较熟练,开始可以体验到踢踏舞的乐趣了。可惜我们几个都没有事先换皮鞋,穿着运动鞋在地板上蹭阻力太大,声音也不够清脆。

中午吃饭,大家在餐厅一端坐在几个相邻的位子,一边吃饭一边报账。亚冬夫妇这次是我们的财政部长总会计师。我们这次出行所有的花销都是每个人均摊。明天大家就要下船分手了,今天得把财务整理出来。这顿午饭吃得时间很长。下午我们去船上各处自由逛逛。有人提议打牌。智勇这次专门带了几幅牌至今还没派上用场呢,总不能白带吧。在这条大船上没有手机信号,没法找到其他人。于是大宫,李莉,智勇,晓明,锦扬和我6个人,到船头一个酒吧舱里找到一处安静的位置,围着咖啡桌,坐下来。6个人打两幅牌。大宫一出手就甩出三张梅花A,两幅牌如何会有三张梅花A?大宫这一场赢得轻而易举。其他人不服,重新洗牌,防止不公。刚要开打,酒店服务人员说我们的座位有人预订的时间到。我们只好离开,晚餐时间到,我们去宴会厅进晚餐。

今夜是船上最后一次歌舞表演,表演和前两次一样吸引人。看完表演大家余兴未尽。今晚有还有两场舞会。于是我们大家都去7楼的舞厅。舞会还没结束、台上有专业乐队伴奏,台下还是那对台湾夫妇(?)在曼舞。这对夫妻每次舞会都少不了他们。他俩一看就是高手,舞步轻盈优美。下一曲是华尔兹,我们也随着其他观众起身进舞池翩翩起舞。不一会儿,跳舞的人就多起来,小舞池渐渐显得拥挤。华尔兹跳不开,只能原地打转儿。专业摇滚乐队演奏的很起劲,舞曲节奏明快而富有感染力。华尔兹结束,接着是慢4节奏的爵士乐,适合跳伦巴。大家互换舞伴,在色彩斑斓的灯光下随着音乐节奏轻踩舞步。我们在PC舞校受过一些基础训练,从此体会到了舞会舞蹈的乐趣。舞会舞蹈没有太多纯功利性的好处(因而不同于大妈广场舞或任何表演舞蹈),它不是为给别人表演,其乐趣只有舞者自己才体会得出来。今晚最后一曲是快4步的摇摆舞曲。我们一起开始跳Swing. Swing 是快节奏舞蹈。有许多转身和快步。今晚是我们在这个游轮上的最后一夜,我和朋友们今晚都玩得很开心尽兴。

后记: 阿拉斯加号称美国最后一块边疆。由于政府组织和和民间有识之士,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阿拉斯加抵御了商业开发的巨大诱惑,把这片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起来,让美丽的自然风光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在这块大地上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那些曾经为自然保护做过贡献的人们心存感激。看到所有的自然景观,也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对大自然的关爱之心。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善良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希望今后每一个来到这里观光的游客都能得到类似的启发,让人类和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愿望变成现实。


去阿拉斯加旅游是我们每一个人多少年来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把旅游计划反复修改调整来适应每一个人,最后终于集体成行了,实属难能可贵。我们这次旅游非常愉快,因为团队里每个人都主动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使我们的整个旅途很圆满,顺利。我们在阿拉斯加陆地旅游和游轮靠岸活动中有也多少带有一些探索的精神,这也为我们旅游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因而使得旅途更加难忘。

旅游归来,我才知道有关阿拉斯加的歌曲和诗歌非常之多。大部分都是关于她的历史和风貌。有一首约翰·丹佛的 【Alaska and Me】歌词如下:

When I was a child and I lived in the city,
I dreamed of Alaska so far away.
And I dreamed I was flying over mountains and glaciers,
somehow I knew that I'd live there one day.
Well it took me some growing, and a fair bit of schooling,
and a little bit of trouble to get on the move.
And I felt like a loser but I turned out the winner,
when I came to Alaska the land that I love.
Here's to Alaska, here's to the people, here's to the wild and here's to the free.
Here's to my life in a chosen country, here's to Alaska and me.

I was born in a cabin on little Mulchatna,
raised in hard times but I had a good life.
From the first time I flew with my father a singing,
I knew that I'd wind up a bush pilot's wife.
We sleep near the sound of a slow running river
and wake up most mornings to a drizzling rain.
And we face every day like the first or the last one
with nothing to lose and Heaven to gain.
Here's to Alaska, here's to the people,
here's to the wild and here's to the free.
Here's to my life in a chosen country,
here's to Alaska and me, oh, here's to Alaska and me.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十一》


9/11 阴.  船一大早就在Ketchikan靠岸。吃完早餐,我们大家一起下船。港口除了我们乘坐的“王妃”号以外,还停泊着另外三艘同样大小的游轮。港岸上又是游人如云。我们先到旅游信息中心询问,购票。然后沿街徒步观光。在市中心,有一个群雕,表现的是早先移民的生活情景。有人扛着箱子,有人用铁钩钩鱼,有人在作手工活,等等。大家都围着雕塑合影拍照。市区的小商店,餐馆,一个挨一个。沿街房子颜色鲜艳且各不相同。全市人口只有八千多。听说这里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下雨,今天我们运气不错,天虽阴却没有雨。


在等公交车的地点,有一处小公园,附近有许多游人。公园中心有杆国旗,星条旗挂在旗杆一半的位置,提醒着人们今天是911纪念日。我们随着游人来到一条小溪。小溪不到10米宽,上面有座小木桥通向对面的步行街。这个步行街是用木板搭成的一个走廊。旁边都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和小饭馆。清澈的溪水里有成群的大鱼游动。这些应该是去上游产卵的大马哈鱼吧。只不过怎么颜色都是黑底带黄的。大部分鱼都至少有两尺长。从未见过自然河流里如此之多鱼群。鱼不怕人,成群结队地逆流而上。用成语“过江之鲫”来形容这里的鱼群之多毫不过分。河床和两岸还有不少死鱼,估计是涨潮时冲上岸的。空气中间也能嗅到死鱼的腥臭味道。怪不得 Ketchikan 有世界三文鱼之都的名声呢。


突然,随着游客们的惊呼,一条巨无霸大鱼时隐时现。细看,原来是只肥硕的海豹。这么多的马哈鱼,都成了海豹的盛宴。我们站在桥上还看到其它几只海豹。它们胆子很大,就在离游人很近的水下游来游去。一会儿浮出水面,露出个滑稽的园脑袋,嘴巴两边翘起胡须看的一清二楚。面前这么多鱼,海豹捕食起来毫不费力。我们亲眼看到海豹一口将一只大鱼撕咬成两段,然后大概因为肚子已经吃的太吃饱,只吞咽了一半,便又去追逐另一条离群的大鱼。简直就像个别贪馋的乘客在船上吃巴菲,吃一半剩一半,全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被咬的鱼带着遍体鳞伤,和许多其它死鱼一起,缓缓地被溪水冲向下游。鱼们不知从多远的地方游到了这里,个个看上去都快游不动了,却都不甘落后,继续摇头摆尾挣扎着逆流而上。这个场面很感人。


桥头就是一家中餐馆。估计菜单上三文鱼绝对少不了。不过,桥下那么多死鱼,让我们对三文鱼没有了胃口。过桥右转,是一家小旅游商店。店门口有汉字“欢迎光临”。店里很拥挤,各国来的游客,讲着不同的语言,在购买纪念品。纪念品除了服装,还有许多三文鱼罐头,晒干加工过的三文鱼干。顾客还可以免费品尝三文鱼作的三明治。生意很好,老板用手机在外面大声呼叫进货。


太太们都在选购体恤衫。我和王乔在一旁散步等待。我们沿着木板搭的街道走到一个名叫“道丽”的小屋前面。小屋侧墙上面有一则广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Dolly's House where both men & salmon came upstream to spawn" (道丽小屋–马哈鱼和男人都由此去上游产卵)。哈哈。广告词挺耐人寻味。小屋门前还站着一位很富态的金发女士,袒胸露背,一手叉腰一手拿着烟卷,妖里妖气地冲我们介绍去一个什么地方参观。仔细看,原来这个“道丽”小屋在早先淘金热的时代是个名妓院。现在则是一个小博物馆,供游客参观。那女士应该是博物馆的营业员,用夸张的举动再现当年的情景。估计里面也不会有啥好看的。我们又回到了刚才卖三文鱼干的小商店。这条木板桥搭建的街道叫Creek Street, 是当年全阿拉斯加著名的红灯区,现在成了供游人观光的古迹。


每小时一班的公交车载我们到了一个图腾公园。早先的土著印地安人在他们的村落建造了许多图腾柱,在这个地方比较集中。公园进口处就有许多高大的图腾柱。颜色和形状都各自不同。周围的森林里几乎全是高大的红杉树,有的竟粗壮到数人合抱不住。这些图腾柱看样子就是用周围的红杉树雕凿成的。基本上是人物,熊和鹿这类野兽和飞鹰的造形。涂染着各种鲜艳的颜色,很醒目。
在一个全是圆木建造的大屋前面,我们听讲解员讲那过去是当地印第安部落法官的私宅。部落内部一切纠纷在屋前草坪上由法官审判。木屋只有一个仅一人可以通行的门洞。经过审判定罪的案犯进门洞的时候就被事先暗藏在内的刀斧手就地正法!估计那个时候印地安酋长们都很清廉,除非那法官本人就是个大贪,他私人拥有的这套大房子就很令人生疑。可见人类追求公正的愿望和决心从来就没缺过,缺少的是一个健全的体制。

法官私宅后院有棵倒地的大树。粗壮的树干横躺在地上竟高人一头!我们几位男士艰难地爬上树干,并排坐在树干上拍了合影,立此存照。在下来的时候,魏建一不小心滑下来跌了一跤。幸亏他身体结实,没有摔伤。这树干如此之大,爬树竟如攀岩般艰难。

出公园,我们乘公交车回市区。因为前几个海岸风光点我们该玩的都玩过了,该参观的也都看了,这个城市便不觉得还有更多的活动值得参与。于是大家随便沿街走走,拍拍照就回船了。

晚上还有表演节目。我们预先到剧场找了靠前排的座位等待开演。不知谁发现了一只氢气球,顺手就将其吹大仍到空中。这一意外事件引起了观众们的笑声。表演还没开始,大家仍在座位上等待。忽然间又有多个不同色彩的气球升空。不知是今晚事先的安排的还是谁在即兴发挥,有人在前排走动开始给大家散发气球。霎时间无数彩球升空,升起又落下,大家互相抛仍,象打排球那样用手击球。全场观众笑闹成一片,个个都像孩子一般闹腾。时不时还有人故意将气球挤爆炸,发出阵阵爆响,全场大乱!

8点节目正式开演。今天的演员们都是船上工作人员. 嗨,那些专业舞蹈演员今晚都干吗去了?我有点失望。然而表演还都不错。这艘巨轮上总共约有一千二百多工作人员,和乘客比例差不多是1比3。这一千多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工作很辛苦。我们的房间每天要整理打扫至少两次。每次回到房间床位都铺的干干净净的。让我们觉得很舒服。此外,很多乘客还要舱内服务,让服务人员把饭菜亲送到房间享用。工作人员都殷勤的让人感动。今晚这一千人挑出来的演员个个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一位印度服务生一曲英语爱情歌曲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他的歌声字正腔圆,毫无半点口音。其它的几位菲律宾人表演也很出色。这些人身怀绝技却不知为何要在这船上打工谋生?是因生活所迫还是为周游世界?不得而知。人不可貌相,更不可以身分地位估量。谁知这些引车卖浆的江湖客中,有多少“勉从虎穴暂栖身”的英雄豪杰。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十》


9/10 晴转阴。晨9点下船到Juneau. 这个城市是1880年因为白人在这里发现金矿而发展起来的。现在是阿拉斯加州的首府。当年白人在这里发现金沙,引发了淘金热。现在Juneau的经济主要靠旅游业。而每天来这里停泊的游轮为当地提供了主要客源。


码头附近有许多旅游招揽服务台。我们定购了ERA 直升机公司的空中旅游项目。该项目价钱不菲,约$300/人。几乎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价钱。去还是不去?思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去。一辈子也许就这么一次机会坐飞机登上冰川,再说来之前就听其他朋友讲这是一次很值得的体验。


ERA 公司用小巴接我们到停机场。王乔,智勇,柴青,桂华,锦扬和我共6人,先观看录像受训,了解直升飞机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填表并在文件上签字,同意一旦发生意外不追究ERA公司的责任。这有点像在卖身契上按手印的感觉。前几天天气一直不大好,他们停飞了三天。那么三天后第一次飞行会不会...? 嗨,凡事应该尽量往好处想。三天停飞,他们也许有更多的时间维护检修直升机。反正这会儿怎么想都没用,钱都交了,卖身契都签了,只好听人家摆布啦. 工作人员给我们挨个称体重,也许是为了防止飞机超载。还用秤?三位女士一看就知道还不够斤量,按理应该给我们倒找钱才对。工作人员还问了我们鞋的尺寸号码,发给我们每人一双套靴,和一件救生衣。这套靴不知是为了防水防滑,还是为了冰川上的环保。靴底很厚实,很保暖。为了对付高空寒冷,我们尽量把所带的衣服套在身上,然后把背包寄存了。


一切准备就绪。迎面走过来一位帅小伙,开口对我们打招呼,“嗨,我是尤利卡。我是你们的机长和驾驶员...". 尤利卡带我们钻进直升机。直升机这么小,将将坐的下我们六位乘客。尤利卡讲话带着浓重的东欧口音,是捷克人,看上去还不到30岁。也许是公司为了省油对飞行员身材有规定,尤利卡人长得精瘦。听他讲他已经有8年的飞行经验,这句话倒很中听。我们带上耳机,系好安全带。飞机发动,螺旋桨飞转,平稳升空。

我手持摄像机,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地平线。直升机飞的比我所想象的平稳的多,四平八稳地让人感到不过瘾。透过飞机舷窗,可看到起伏的的山谷从脚下掠去,山头的白雪,绿色的森林,远处的海湾,海岛和海平线.... 风景越来越美,看的人激动的大气不喘,忘记了脚底下一铁皮之隔即是万丈深渊的事实。
我们飞到一座耸立的山峰前。尤利卡似乎问了问坐在身旁的智勇什么事,智勇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紧接着发动机轰鸣,飞机加速,机身大幅度倾斜几成45度,眼看着地平线倒转,山峰横歪,飞机来了个大转向,与对面山峰擦肩而过。稍许,又恢复平稳。刚才那一瞬间的感觉很刺激。真想让他再来一次。

飞机从两座犬牙般的高峰中间穿过,我们开始看到大片的冰川。冰川消化形成了大片的湖面,湖水平如镜,倒影着山峰和蓝天。冰川俯瞰下去千峰万刃,透过雪白的峰顶,可以看见蔚蓝色的冰谷,像宝石般玲珑剔透,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直升机继续平稳飞行,周围的景观如同慢放的电视画面。我们看的大气不出,唯恐错过了这一生难得见到的景象。

和我们相比,尤里卡显得很老练,他用稀松平常的口气问我们“你们几个怎么样?激动吧?”。激动,我们快要发狂了!这么美的景色岂是一个激动了得。“不着急,好看的还在后面呢。”,这家伙还真能沉得住气。

飞机掠过一个又一个冰川,有意识地紧贴着冰峰飞行好让我们看得更真切。最后,飞机在一大冰川上放满速度,平稳降落在冰面上。尤利卡看着螺旋桨完全停转,才招呼我们出机舱,踩上冰面。这块平面没有半个篮球场大,能够如此准确地在上面降落不容易。刚出机舱,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空气特别地清新,含氧量特别足,让人猛打一个激凌后而感到精神爽快。冰川上除了我们还有刚到不久的另外一架直升飞机上的乘客,在冰上走来走去拍照。阴云天气虽没有阳光直接照射,光线仍然特别强烈,让人感到有点目眩。待到眼睛适应后,只见周围冰清玉洁,冰面上有融化的小溪,涓涓溪水清澈的发蓝。条条溪水会合成一股清流,流入一个漏斗状的融洞,洞里面发出幽幽的蓝光,深不见底。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冰面前行,唯恐一失足滑入那漏斗形状的冰洞。这时我们才体会出那双防滑套靴的好处。冰川表面除了岩石粉末,没有一点杂物,寸草不生。低温环境下,这里的溪水应该是最纯净最卫生的矿泉水了。我们忍不住,跪下来,用双手捧着这世界上品质一流的泉水,喝下去。啊!竟然有一种甜滋滋的味道。

冰川上面只给停25分钟。大家抓紧时间找最佳位置,最佳光线和角度拍照,和直升飞机合影,和我们的机长兼驾驶员“帅锅”(王乔的话)合影。帅锅还是个急性子,给我们时间卡的很紧。人家还没照够,他就开始紧催了。估计是因为还要拉下一班客人,趁天气可能变坏之前要把前三天的损失捞回来。我们只好钻进机舱。桂华和锦扬换乘前座,和尤里卡同排。其他四人坐后排。飞机急不可待地发动,升空,飞离了冰川。基本上沿着原来的航线飞回ERA 公司停机场。

巴士给我们送回市区。在街道上遇见大宫,李莉,苏平,魏建他们几个。我们今天靠岸行动是海陆空分头行动。大宫他们正好也刚从陆地观光回来。我们大家就一边逛街一边等待去看鲸鱼的“海军”归来。街边的旅游商店真多,里面的商品大都是和阿拉斯加有关的纪念品。我买了一件体恤衫,王乔和智勇各买了一顶帽子留作纪念。稍候,李文,晓明,等海军到齐。他们今天在海上近距离看到了许多鲸鱼,很有收获。陆军一日游,一路也看到了不少美景。我们回到港口,以巨轮为背景合影,纪念这难忘的一天。

今晚是船上最后一次正装晚宴。女士们都乔装打扮,男士们则都西装革履相伴。因为航班行李限制,为了带西装我们少带了许多防寒服,好几次差一点冻感冒。晚宴后,我们觉得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身行头。旋转楼梯是交通要道,不便我们拍照。于是我们来到5楼的画廊。没有拍卖掉的大部分作品还都在这里挂在墙壁上供乘客观赏。很多画幅色彩明快,装饰性很强,正好可以当作我们拍照的背景。画廊外还有一排楼梯,很少有人经过这里。周围光线明亮,也成了我们的临时摄影棚。这里没有人干扰,我们可以尽情地摆弄姿势,自我表达一番。于是每个人都摆起架势,大照起来。经验老到的摄影师曰谊还觉得不够,觉得应该有导演说戏,才能让“演员们”进入角色。演员们尽管个个都很上像,但集体表演不够自然。柴大夫灵机一动,建议大家来到了咖啡厅。女士们围着咖啡桌,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即兴地摆出各种姿态,拍照。灯光和道具都恰到好处。数码相片经大宫后期PS处理,竟成了一幅幅30年代大上海淑女集体照。

中国古话说民以食为天,我看21世纪应该改说“民以拍照为天”才对。今天我们80%的时间都花在拍照上了!感谢数码相机的发明人,若不是这位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真不知道我们一路得扛多少胶卷。







Tuesday, September 9,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九》


9/9 晴。今天一大早轮船就靠岸 Skagway.我吃早餐时晚了一点,于是就找一个临窗座位一边进餐一边欣赏对面岸上的风光。匆忙吃完早餐,和其他人一起背上背包下船。码头船上下来的游客很多,有点乱哄哄的。李文和晓明给大家联系旅游大巴。经过一番询问选购,我们定下乘坐13号承包服务项目,即大巴一日游,有导游解说,包括午餐。


稍许,巴士到。跳下一位金发女司机,名叫 Jennifer,招呼大家上车。Jennifer 边开车边开始讲解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车子经过小镇,我们看到这个袖珍小镇的居民房子。她说这里常年住户不到800人,旅游旺季也就一千多人。她自己就是来自德克萨斯,候鸟一般地飞来飞去,4月来这里打工,9月再飞回德州。Jennifer爱好自然,喜欢摄影,她把自己的影集作品给大家传看。她一路不停地给我们介绍当地的山水名胜。顺着她的指点,我们看到前面一座卧佛山,山的轮廓真像一个横躺着仰面朝天的巨人,挺着个大肚皮,有鼻子有眼,越看越像个大肚卧佛。


巴士沿着98号公路Klondike Highway 往北,朝加拿大方向开去。沿途可以看见铁路和小火车。小火车也是专供旅游的。听说阿拉斯加乘小火车观光也很有意思。98号公路与铁路基本平行,这条山间通道过去叫作淘金小道(Gold Rush Trail)。淘金热时代这里应该是条要道。当年这里一定也很繁荣、。听Jennifer讲,美国大作家杰克·伦敦年青的时候住过这里。他的“野山的召唤”一书就是在此地获得了灵感。我读过伦敦写的“海狼”。故事里有位肌肉发达,性格粗暴残忍,却读过不少书满咀歪理的船长,给人印象很深。伦敦的书过去在中国不遭禁。因而是那时候仅能看到的几本美国小说之一。

车子经过一个斜拉桥。这座桥不大,但很独特,因为承力柱只在一边岸上成非对称状。Jennifer解释说是因为这里有三条北美地质大断层在这里交汇,时常有地震发生。这座斜拉桥这样设计是为了抗震。顺着她的指点,的确可以看见旁边的大山三条碎石断裂带依稀可见,像巨大的伤口疤痕,从山顶延伸到山脚。
这辆巴士让我们8家人全包下来了,所以沿程景色我们想停哪就可以停哪。车子经过一个叫“草叉”的瀑布,一个当地印第安人用石头摞起来防止迷途的路标公园,....。

大约不到两个小时,我们来到美加边境线。公路边有个方柱,侧面分别刻写着美国和加拿大。谁在此就算是字面意义上的跨国人了。大家都依次摆出跨国人的姿态留影纪念。然而就在这个边界线,美国和加拿大的边防海关却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原来是因为这块山头太寒冷,美加都把边境管理站都设在山下,距离真正边界线8英里以外的路边。

果然不到5分钟,我们到了加拿大边境管理站。巴士停下来,打开车门,登上两位加国警察,检查我们的护照,其中一位居然还穿的短袖制服。让我们这些全身套着冬装的人感到吃惊。王乔问短袖警官冷不冷,警官回答“冷吗?我觉得非常热”。引起大家一片笑声。警官例行完公事,我们的巴士继续北上,开在加拿大育空区的2号公路上。

在育空,我们到一个叫Caribou Crossing的小地方,停下来吃了顿BBQ快餐。周围是一个专供游人参观的动物养殖场,和旅游商店。往里走,有一个狗拉雪橇的养狗场。里面养了一大群哈斯基狗,用铁链拴在柱子上。哈斯基个个都像“白眼狼”,眼珠是白色的。还没到雪季,只能让这些狗拉带轮子的小车。一会儿,这些刚才还安静的狗开始变得躁动不安,大声狂吠,有的还相互撕咬。过一会儿,只见两架满载乘客的“雪橇”归来。见此情景,所有的狗都叫成一片。似乎在争抢拉下一趟“雪橇”的光荣任务。被选中的9只狗顺从地让主人套上绳索,一边兴奋地摇尾巴,一边急不可待地,挣扎往前冲。主人一声吆喝,哈斯基们奋勇向前,争先恐后,“雪橇”如离弦之箭冲出养狗场。那些落选的狗们则失望地仰天长嚎,似乎在抗议命运的不公。

巴士接着往北开。到头参观了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小村镇。然后就开始掉头往回开。回来的路上我们停留在“翡翠湖”, Bove 岛 和和一个号称世界最小沙漠的地方。翡翠湖得名于湖水的颜色—如色彩斑斓的翡翠。Bove 岛是一个湖心小岛,正值树叶变色季节,绿岛被秋叶抹上一道金黄的色彩,在湖水的衬托下格外美丽。小沙漠很奇特,和周围的青山绿水格格不入。导游讲其实这里以前是片湖水,大地构造运动抬高了湖底,湖底于是形成了现在这片小沙漠。这片沙漠与郁郁葱葱的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踏上沙漠脚下松软的沙子感觉很舒服。女士们突然莫名的兴奋起来,走到沙漠中间欢呼跳跃,男士们拍照捕捉到了这一欢快的场面。

回来经过美国边界的时候,美方的管理人员和司机打个招呼就放行了,手续极其简单。边境线一边有条小瀑布,瀑布流下山脚分成两股小溪,一股流向南部美国国境,另一股则流进加拿大国土。大自然同时惠顾两国,一碗水端得很平。大家都在这独特的国界分水岭前拍照纪念。

回到Sagway市区,我们大家凑足小费交给Jennifer,女导游很感动,口称我们这些人是她所遇到最好的乘客。实际上她也是我们所遇到的一位好导游,一路讲解得很卖力。我们这趟玩得很开心。

回到船上人困马乏,洗个热水澡,去和大家一起吃晚餐。晚餐后,去歌舞厅跳舞。有位美国女孩教大家跳田纳西牛仔舞。我们跟着她学,随着乡村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不热衷跳舞的魏建本想溜走,却被女教练一把揪过去和她单练。几个回合后大家居然基本都踩在点上,一招一式整齐到位了。就差一人一顶大沿帽,一双牛仔靴,我们一定可以跳出西部民族风来。

舞会结束,一位牛仔打扮的男士让大家在舞池站成一圈,玩一个游戏:他在中间随意假装朝圈内一个人开枪,那人必须快速蹲下躲避,于此同时,那人身旁的两位则必须拔枪互射,先下手为强,后下手者牺牲出局。牛仔再随意地转身向下一个人开枪,如此循环重复。几轮下来,我们大家都壮烈“牺牲”,最后只剩下杨亚东和一个从加州来的男士幸存。后来从游轮简报上看到加州男士的介绍。该男乘坐王妃号游轮总共超过了过了两千小时,近3个月!,怪不得“枪法”那么纯熟呢。比赛结束,杨亚东和加州人都获得一瓶香槟酒作为奖励。

从舞厅出来,大家在酒吧桌前坐定,分享杨亚冬的战利品。闲聊间,我脑子里还在想着白天听Jennifer讲一件事情,她们昨夜一点多就在Bove湖附近看到了北极光。北极光一般只能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看的到。而现在这个地方能看到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Jennifer她们根据网上的预测昨夜看到了,那么今夜,就在稍稍偏南不到十英里的地点,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天之内不可能变化太多。再说我们这一路,天气这么好,运气这么好,连鲸鱼,灰熊,甚至难以见到的麦金利山,中秋海上明月,都看到了,说不定运气还会再一次照顾我们。谁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还会再来阿拉斯加,今晚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

喝完香槟,我们在酒吧闲聊到半夜,酒吧几乎快没人了。我们来到船头甲板。走出船舱,寒冷的海风迎面扑来。我把防寒衣的头罩戴上仍然感觉到很冷。漆黑的海面什么也瞧不见,只能听见海浪拍击船身的声音。大部分天空被乌云遮住,只有地平线上方有一层亮光。这样的天气显然不是看极光的最佳时机。但我们还是有点不甘心。我建议再去船尾甲板上看看。因为游船现在是朝南开,而Jennifer昨夜是在北面的Bove湖附近看到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船尾朝北看才对。

甲板上冷风袭人,冻的我们个个缩着脖子把双手紧抱在胸前。魏建灵机一动,在船上的游泳池旁边搂来一摞浴巾给大家披上。我们本能地用一条浴巾把头包严,另一条裹在身上。浴巾是白底蓝条图案,几个大男人披着浴巾这幅打扮看上去肯定很怪诞,后面跟的几位女士笑成一片。这会儿什么也顾不上了,反正是半夜三更,甲板上除了我们几个“怪物” (女士们这么形容我们),没有别人能看见我们。

来到船尾甲板,我们抬头往北看。想先找到北斗星和北极星,定位。云缝里只能看见几个淡淡的星光,排成一列,姑且断定那就是北斗星的勺柄吧。北极星根本就无法确定。我打开三星手机里的个古歌星座地图软件,却因为没有戴眼镜而无法看见地图显示的小字。大方向应该没错。因为Jennifer昨夜在 1点钟看到了极光。于是大家站在寒风里坚守到了1点。北极光始终没有出现,太晚了,明天还得早起。我们只好悻然回舱。(后记:锦扬的同学一个礼拜后在同一艘船上,在几乎同样的地点,同是夜里1点,看到了极光。发来的极光照片让人羡慕不已。但他们那天夜里是满天星斗,没有乌云。)










Monday, September 8,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八》


9/8 晴多云。昨天的迷你高尔夫余兴未尽,吃完早饭大家仍去船尾19层甲板,准备一场“正规”的比赛。谁知高尔夫球杆一个也找不见!原来今天船要进冰川海湾,为了不影响观景,球杆被收藏起来了。也好,我们也去观景。我们下到17层甲板,在室外游泳池边上,一人找一个躺椅,正对着大海躺下来晒太阳。早晨的阳光透过薄云柔和地照在甲板上,徐徐海风吹过来感觉很舒服。扩音器里传来船长的声音:“早晨好!这里是你们的船长讲话.....现在外面的温度华氏48度,我们的航速是21海哩....再过一会儿假如你们不在房间睡着的话,在甲板上应该可以看到阿拉斯加的冰川湾。”. 船长的声音带着点英国口音,清脆而悦耳。泳池里有两位游客懒洋洋地泡水。旁边甲板上除了我们几个,还有零零散散的十来个人,躺在长椅上,有的还裸着上身,像晒太阳的海狮。


轮船已经减速,船尾的波浪渐成鱼翅一样的涟漪伸向远处海平线。海平线上是绵绵青山,有的山顶盖着白色的积雪。同是阿拉斯加,这里的山上却几乎没有树木。只能看见覆盖着的灌木和苔藓。山坡上条条沟豁,雪水融化的溪流瀑布远看像是条条白色的绸缎挂在山坡上。海湾顺光一侧山头积雪反射着耀眼的阳光。海面上时不时地飘来小块尚未完全融化的浮冰。海鸟飞过船边,追逐着海水中间的游鱼。游轮似乎已经完全熄火,凭借着她巨大的惯性滑行。我们在船尾若不是看到两岸山头渐渐远去,几乎感觉不到船在前进。


随着大船接进海湾深处。我们看到两岸山谷中间冰川,越来越接近。船长继续用悦耳的声音给大家介绍眼前的冰川,V-字形冰川谷...船上的游客开始举起望远镜瞭望,有的用相机拍照。曰谊和建初夫妇这次是我们这伙人的摄影师。他们俩是亚特兰大华人摄影协会的成员,摄影爱好者。曰谊手执一架长焦镜头相机,专拍远景;建初则用广角镜头给大家拍大场面的合影。俩人都显得很专业。轮船最靠近冰川的时候,我们轮番组合排列,在甲板上以冰川为背景集体合影,单拍,夫妻双人照,多人照,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游轮开进这个狭窄的海湾,让我们把冰川看了个够。为了照顾到轮船两侧的乘客,船长还故意在最大的一个冰川前调转方向,照顾两边带阳台的头等舱乘客在自己房间阳台上都能观看到冰川。这些乘客不用出房间,就在自己的单间阳台上,坐在小桌前,有的还点几道菜,来点饮料和小酒,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品尝着服务生亲送到房间的美味菜肴.... 尽情享受这人间天堂一般的幸福时光。


看了一天的冰川,眼睛让强光刺激的都快睁不开了。有点疲倦,于是我独自回房间睡了个午觉。睡的真深沉,好像还作了个梦。晚饭后,7楼的旋转楼梯前有两男子表演技巧。接着还是那支从东欧过来的四人,小提琴,手风琴,吉他和大贝斯,组合小乐队给大家演奏音乐。音乐优美动听,让人入迷。稍后,大家去舞厅跳舞。今天是以60年代舞风为主题的集体舞。教练给大家教约翰·特拉沃尔塔舞蹈动作。特拉沃尔塔在“周六狂热”那部电影里的几个舞蹈动作现在居然都成了经典。教练教完后,让男女舞者们排成两列,一对一,即兴地,跳60年代舞。嗨,谁知道人家60年代跳什么舞来着,咱们60年代可只跳过“忠字”舞哇。只好瞎跳一气,好在几位女舞伴还都挺会配合打掩护,你怎么跳她也怎么来,只要两人都踩在点上,跳的整齐划一,看着还像那么回事。

舞会毕,我们回房间睡觉前来到了舱外甲板。今天好像是中秋节了,正逢佳节,海上赏月机会不可错过。甲板上果然抬头仰望见一轮明月,把海面照亮。他乡月明思亲人。我把这海上明月仔细拍了下来,明天靠岸有手机信号就给亲友们发过去,作为中秋的问候。












Sunday, September 7,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七》


9/7 晴多云。我们大家7点半在15楼大餐厅共进早餐。我们都住在14楼,所以吃自助餐特别方便,出房间往上走一层就到餐厅,连电梯都不用坐。大宫和王乔都是 early bird, 通常起得都很早。其他人稍后也到齐。16人一张桌子坐不下,于是男女分桌而坐。船上早餐还比较丰富。各种西式早餐,各类水果,甜点一应俱全。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得过饱。餐厅里服务生伺候得很殷勤。一杯热咖啡下肚,顿时觉得很提神。吃完早餐,大家分头登甲板,去这艘王妃号大船上各处走走,熟悉环境。甲板上海风迎面吹来让人觉得很爽快。气温不算太冷,身穿一件夹克挡风就足够了。我陪锦扬在船上各处走走,在甲板上扶着栏杆看海,听海浪的声音,任凭海风拂面。


大餐厅靠近船尾。大餐厅和船头之间,有一个露天泳场。王乔在里奋力游泳。泳场旁边有两个乒乓球桌,亚东和明佳在激烈对打。大宫,李莉,智勇,锦扬和我在19层跑道中间找到一个迷你高尔夫球场。于是就玩了起来。我们里面大概谁也没玩过这个,开始大家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得小球满地滚,怎么也不进洞。后来总算找到了一点感觉,大家基本都是加减一两杆就进洞了。总共有9个洞,球场还故意设置斜坡和障碍物,增加了难度。打了一会儿,其他人陆续都到齐了。大家轮着打,计分比赛。魏建的手眼协调性很好,成绩领先。智勇有一次居然一杆进洞,创纪录,成了我们中间的泰戈伍兹。明佳后来居上,三杆进洞,相比之下亚东十杆下来越打越偏。差一点大家都等不及、要回舱剩下他一个人玩了。


午饭还没吃完,轮船开进Yakutat海湾尽头。船长广播通知大家前面就是Hubbard大冰川。我们纷纷赶到船头甲板观看冰川。外面突然很冷。船头甲板上站满了看客。从人们肩头可以看见数里以外的白色冰川。冰川的正面像一面白色的城墙,峻立在海面。冰川两边是高山,冰川位于山谷中间,从海面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几乎填平了两山中间一个巨大的深谷。听船长讲,这个冰川宽度约一英里,水上水下厚度分别100和200多英尺。待到船只停在冰川前约一英里的时候,冰川正面遍布的条条裂痕,冰川抛面形成时期留下来的层次,让冰川看上去有如一个巨大的奶油夹心蛋糕。海浪在冰川底部还掏出一些巨大的半圆形洞穴,洞穴里和裂痕之间透出鲜嫩的蓝色。


若不是因为“冰川”这两个汉字给人的冰冷坚硬的先入之见,眼前这一片白色的物体就像是一堆松软的奶油,只不过比奶油更清明透亮,还带着浅蓝色。其实“冰川”这两个字就很误导人,因为glacier 即不是普通的冰,而那个“川”字也只代表地形和glacier本身无关。当然了,汉字中间类似的问题很多,比如“吃火锅”,其实是吃锅里的内容,而并非啃那只发烫的铁锅。约定俗成,冰川只是个代号而已,不能从字面去理解它。



随着看客们的惊呼,冰川边缘一块巨大的冰峰塌落!巨大的海浪像慢镜头电影一般,溅起在空中,周围一片水雾。半秒钟后声音才传来,随之听见巨大的轰响,有如夏日的雷鸣。冰川原来如此娇脆,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崩溃。听船长讲,这个冰川正在以每天2英尺的速度消失后退。站在船上,不断可以听见冰川内部压榨,撕裂,的声响,清脆有如鞭炮声,沉闷若似雷鸣。这个场面让人很震撼。



我忘记了戴墨镜,耀眼的冰川看久了眼睛很难受。还有那从冰川上吹过来的冷风,几乎和上一次冰川风一样冷。甲板上呆不住了,我只好钻进船舱。还好,只往上走一层就有个健身房。健身房的大窗户正对着船头的冰川。窗户玻璃还是有色的,正好为看冰川提供了一个绝佳看台。我在走步机上一边锻炼一边继续看冰川。唯一的缺憾是这里听不到冰川撕裂坍塌的爆炸声。冰川其实光看是不够的,不亲临其境亲听其声,感受其寒冷,冰川就和普通雪景无太大区别。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冰川的全部威力。


大船掉转船头,让左右船舱都有机会看到冰川正面。然后退出海湾,回到原航道。冰川渐渐消失在远方,只能看见海平面上,两山之间一白色平台。


今晚是船上首次正装晚宴。男士们西装革履,女士们长裙旗袍,大家都穿着得很体面,款款步入5楼米开朗奇罗餐厅。游船上有个几乎全天服务的大餐厅,外加两个宴会厅。宴会厅都以意大利名画家命名,6楼的叫达芬奇餐厅,5楼的则以米开朗奇罗命名。餐厅进口,意大利餐宴经理亲自迎接带座。我们16人分三桌坐下来。菲律宾招待给我们上菜。我们点了海鲜,牛排,色拉菜一类。味道还不错。结束时大家要了各种不同的甜点。席间大家天南海北闲聊。推选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李文为活动领导。时间过得很快。出餐厅,来到6楼旋转楼梯处。中央小广场有个来自东欧的四人组合小乐队在为大家演奏。他们分别拉着小提琴,手风琴,弹着吉他和大贝斯。演奏着古典音乐和轻音乐。那个提琴手拉得婉转动听,在其它乐器伴奏下,音乐为整个大厅空间增添了高贵典雅的气氛。我们一伙人众情不自禁地站在旋转楼梯台阶上拍照留影。建初用她的高级相机为大家拍下了一张张幸福的夫妻合影。


不知不觉到了八点整。我只好招呼大家快去看今晚的歌舞表演。周围人多声音吵杂,大家都在忙着拍照。只有我和智勇按时赶到了6楼的剧院。剧院几乎满座,我们俩只好找到最前排,分别坐在8张空座上为大家占座。开演了,我们的人还没有到。真让人着急。今晚的歌舞表演真精彩。演员们个个年轻漂亮,服装鲜艳,现场音乐热烈且极具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节奏,男女演员跳着音乐剧舞蹈,无比地妩媚妖艳!这种表演通常还不容易看得到。每次随游轮旅游,最吸引我的不是船上的自助餐,不是海鲜巴菲,而是船上精彩的歌舞表演。今天的歌舞表现的是世界旅游主题。节目达到高潮时,台上出现四位女演员各戴着一顶大帽子,帽子上的装饰分别代表着世界各地名胜。其他的演员则围着这四人载歌载舞,音乐达到高潮,台上台下掌声响成一片。


演出只有很短的二十来分钟。我们赶紧出去找到同伴们。10点钟还有第二场。一场不够,必须两场都看。这一次,我们提前半小时入场,找到最佳位置坐在一起。把节目从头看到结束。

回到客舱房间,我在灯下补记下来了这几天旅游日记。这短短的几天经历的故事太多,安卡内奇的市容,Seward的海景, Matanuska大冰川,8号公路边篝火露营,德纳里公园,麦金利奇迹般地出现...., 一幕接一幕的画面在脑海里回放。来不及细写,只好将重点勾画出来,以免遗忘。







Saturday, September 6, 2014

美丽神奇的阿拉斯加 《之六》


9/6 晴转阴。大宫看错了时间,早晨6点钟就带头起床,于是我们比原计划早起了一个小时。昨夜好像下过雨,半夜似乎听到过雨点掉在车顶的声音。还好,早晨雨停了,树梢上方能看见金色的早霞。今天是RV上最后一顿早餐,我们要尽量地把剩下来的储备食品吃光。面条,鸡蛋,牛肉干,麦片粥,橙汁,牛奶,榨菜,老干妈辣酱,中西合璧,五味俱全,每人都吃了一大堆这样的大杂烩早餐。吃完早餐我们上路,沿着1号公路继续往南开。没多久,就听见坐在前面看路的李莉惊呼看见了麦金利山!


我们大家探头从车窗望外看去,公路边的大树挡住了视线什么也看不见。哈哈,李莉自己看花眼了吧,有人开玩笑说。绝对是麦金利,没有问题,我敢打赌!李莉肯定地回答。于是大家建议找个可以停车的地方下来看看。正好,前面有个观景点,路牌上写着 Denali Viewpoint  (Denali State Park). 大宫把车拐了进去,后面的RV跟进。车子还没停稳,大家一起看到了地平线上,座落在云端的一座雪山。麦金利!大家异口同声地欢呼。


停车场前有一个木栏杆围着的观景台。视野全方位开阔。栏边只有三四个人在那里用望远镜眺望。他们中间的一个人给我们了肯定的回答,没错,是麦金利。观景台还有一个地图,上面用文字和箭头清楚地标志着麦金利和周围群山的相对位置。没错,一点没错,眼前的的确确是我们这两天追寻的大山。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哇!这怎么可能,我们在公园里面转了一天也没有看得到,昨晚还在下雨,而我们是在无望而返的路上,这座山居然奇迹般地出现了!运气太好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兴奋中镇静下来,我们开始欣赏这一北美最高山峰。麦金利并非我想象的那么陡峭,相反地她看上去厚重而雄伟,呈金字塔状。她远远地坐落在群山后面,屹立在群山之上,山上盖满着白雪,一道被朝霞映红的薄云,像是给她披上的红纱。周围的山麓相比之下显得矮小,黯然失色,几乎就像是佛像底盘的莲花座,衬托着玉佛般的麦金利山。多彩的朝霞为麦金利身上的白雪染抹上了一层绯红。按照远小近大的透视学原理,这个山峰似乎大的不成比例,因而给人一种非真实的,虚幻之感。从我们这个角度看上去,山峰左右对称比例协调,真像一座巨大的白色宫殿。这样的外观和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黎的圣心教堂,新德里的泰姬陵。看台的左侧还有一片林山雾海。谷底的大雾把森林遮掩了一半,森林就像漂浮在白雾之上,好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

大家对此美景激动不已,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我身边一位老人牵着一只黑狗,一边眺望一边喃喃地说,呀,这是最好的景色(Can't be better than this). 我问他这话怎讲?老人告诉我他就住在附近,多年来几乎天天早晨来这里遛狗。麦金山很少能像今天这样清楚,这样好看。这么说来,我们真是中了头彩!今天真得感谢大宫看错了表,让我们早起一个小时;感谢我们中间的教内人士为我们祈祷;更应该感谢李莉,如果她早晨在座位上像平时那样打个盹儿,麦金利山也许就永远只是我们的一个梦啦。
看到了麦金利让我们觉得很满足。离开观景台,我们继续匆匆赶路。还有两个小时我们必须赶到安卡内奇。从3号公路换到1号公路,大家都有点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样子,对车窗外时时闪现的风景都懒得再看一眼了。

到了安卡内奇。我们先去加油站给车子加满油,再去Wal-Mart把一些该退的剩余用品退掉。我们男士们抓紧时间清理车内,刷洗厨具,整理床铺,打理各自的行李。然后大家一起去还车。还车很顺利。估计别的客户不会像我们这样小心翼翼地开车,认真仔细地清理的,所以车检人员进车大概巡视一番,在车外描了两眼,就例行公事,签字认可了。过后,车行还是派那位接我们来的女司机把我们10人带行李拉到了机场。时间还早,我们大家在机场里面等待。这里可以上网,还可以给手机相机充电。漂泊的吉普赛式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们重返城市文明。

下午一点半,一家叫 BigBus 的公司有专车到机场接我们去游轮港口。晓明帮我们预定的这家公司比游轮专车便宜很多。车上也有导游。除了我们,这辆车上还有很多别的乘客,大家都是去坐游轮。大巴沿着1号公路南下。公路一边是海湾另一边是高山。这阿拉斯加怎么净是大山,地无三尺平,跟贵州似的。导游拉开了话匣子,让我们注意旁边会出现羚羊,驯鹿…. 我心想:对不起,除非出现恐龙,现在什么对我们都不稀罕啦,哈哈。然而,神奇的阿拉斯加似乎总是有没完没了的惊喜。一会儿,导游让我们注意海面,说他刚瞧见了一只beluga白鲸!据他讲,这条海湾常有白鲸出没,尤其是每年现在这个季节,三文鱼产卵季节,白鲸来这里要为冬季远游储存足够的脂肪和热量。说着说着,他手指海面,看!那里又来一只!乘客中有人发出惊叹,声称看见了。我的座位离窗太远,后来导游还指点了好几次,而我却始终没能够亲眼瞧见一只白鲸。白鲸肯定不如黑鲸好看,我按捺不住酸葡萄心理。

随着巴士前行,海湾越来越狭窄,对岸的山越来越清楚。海水却变得越来越浑浊,像是大雨过后河里的浑水,只是颜色呈浅灰色。导游解释说这就是冰川淤泥,其内容是冰川磨檫山岩产生的岩石粉末。这一代因为长期冰川淤泥沉积海水很浅。海水落潮的时候泥滩会露出水面。外地人不知深浅,常常有游客走进淤泥滩里陷进泥里难以拔脚,被突然而来的涨潮淹没。导演警告大家万万不可把冰川淤泥当作普通的沙滩。每一年都有人为此而丧生!这里的潮水涨落是有名的。时下正逢满月,应该可以看到一年中最大的潮水。导演看看手表,说可能再过二十分钟就可以等到了。苏轼说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今天正好就是阴历的八月多啊!我们只要在这里稍等二十分钟,就可以看到“钱塘江潮滚滚来”的壮观啦。不要多,只要二十分钟。“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 很可惜,司机不理解我们的心情,再说这辆车还有其他乘客。这已不再是我们自己的RV了,想停就停。好机会终于失之交臂。

我们要去的港口叫Whittier。导游高诉我们 这个港口 是二战时期为了备战而建的一个军港。港口选在这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被高山环抱,不适宜建港,因而敌人也想不到这里会有军港。嗨,这都是什么逻辑。反正美国军费从来都是不花白不花。再说咱们以前也干过勒紧裤带钻地下刨防空洞的傻事,完全能够理解。这个军港建成后一直没甚用处,现在专供游轮在这里停泊。这个港口被周围大山包围只留下一道海湾出口。为了从陆地进港口,只好在山间打出一条两英里多长的隧洞,成为北美第二长隧洞。隧洞虽长,却很窄,只够单线单行。所以进出港的车辆必须排队等待隧道外换向绿灯才能通行。更要命的是,火车和汽车都共用这条隧洞。如果赶上几列对开的火车,我们恐怕得等好几个小时才能进洞。这交通管理肯定比飞机调度还难。我们的巴士赶巧碰上了进港绿灯,于是没有多等待就开进隧洞了。隧洞很长。开了好几分钟才看到出口的亮光。

游轮check in的地方排队的人很多,大家肯定都是急于上船吃巴菲,人群拥挤混乱。办完手续我们排队上船。我们所有的人都被安排在14楼同一层。这层楼还有一个很好听的意大利命子 Riviera. 每次电梯到14楼就会听到一句轻快的女声录音 “Riviera”。我们和大宫,王乔,魏建他们的的房间紧挨着。房间不大,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很舒适。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后,我们随大家去楼上大餐厅吃饭。餐桌上8家人陆续到齐了,这次我们阿拉斯加陆地观光的“陆军”和其他几位只坐游轮的“海军”(晓明-魏建,苏平-李文,建初-曰谊)会师。大家举杯庆祝,共进午餐。也巧,这8家16人年龄相差不多,经历也都很相似。虽然来自同一个城市,我们平时却难得聚在一起。今后船上这几天将是我们友情聚会的好时光。

饭后没过多久,船长发号令让大家去指定的船舱参加安全训练。这艘船总共有3千多乘客,1千多工作人员。比当年的泰坦尼克大的多。是一个20多层楼那么高的巨大浮动酒店。一个近300米长的庞然大物。然而船上各种服务组织的井然有序,船舱设计的也很合理,4千多人在上边生活走动不觉得受限制。安全训练很简单,和飞机上的安全讲解差不多。不像上一次去Carnival船上的安全演习那么复杂。安全训练结束,我们回房间等待自己的行李。等了三小时我们的小手提箱才被送进房间。早知如此,还不如自己随身提来了。又到晚饭时间了。刚吃完饭,不饿。这里下午的6点相当于亚特兰大夜里10点,我们现在等于吃夜宵。随便吃了点东西。完后去剧院看了一场表演。表演只有一场舞蹈,然后大部分时间是脱口秀。表演脱口秀的人说游轮客房的厕所如此之小,人在马桶上甚至可以边解手边刷牙,边解手边给服务生开门。洗浴间那么狭小,胖子在里面只须把肥皂涂在墙壁上然后转动身体就行了。哈哈,挺形象!看完表演,回房间睡觉。房间里的床比RV上的舒服多了,大船开的真稳,一点也不觉得摇晃。人躺在床上彻底放松,瞬间便堕入了梦中的阿拉斯加云海。